龙岩长汀|独特的送节风俗|福建风情|父母与子女的情感羁绊
2024-11-30 07:17:50
为何王建安缺席55年授衔、后来长期不被重用?54年不肯批人是主因
新中国有57名开国上将,但是王建安和李聚奎很特殊,他们分别在1956年和1958年补授。
李聚奎情有可原,他是被调到石油工业部、暂时离开了军队,1958年重返军旅时就立马补授了。
而王建安的经历就有些耐人寻味,他一直在军队中,资历和贡献都够,却被压了一年,并且后来的几十年,他都只是军区副司令员。
连叶剑英元帅后来都为他叫过屈:建国以来,王建安不计较职务高低,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。
那么,王建安为何会有此遭遇呢?这里面有几个原因,最关键的是1954年不肯批人,使得自己被批了。
标准的上将资历
王建安早年参加过黄麻起义,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红4军政委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、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解放军第七兵团司令员、抗美援朝时期担任过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。
简单来概括,王建安参与了重要起义,是红军军级干部、解放军正兵团级干部,这个资历要授上将绝对没有任何问题。
1955年参与授衔的正兵团级将领,除了自请降衔的余立清是中将、王树声和许光达是大将,其他30多人全是上将。
所以,王建安被压了一年不是因为资格方面的问题。
那是出于什么原因呢?深究起来,可以说是脾气。
早前因为脾气跟红四方面军的一些老战友有矛盾,解放战争中又因为脾气跟上级有了冲突,1954年还是因为脾气没有去批人。
这一系列事情弄下来,差点被授予中将军衔,还是罗荣桓元帅从中调节,才让他得以被补授上将。
复杂的拖枪出逃
王建安出自红四方面军,按理来说跟这支部队的将领关系不会差,但是在1937年的拖枪出逃事件上,他却被许多老战友记恨上了。
三大主力会师于陕北之后,红四方面军这支部队由于原领导人张某曾做出错误的事,许多高级将领都受到牵连。
在抗大学习时,出身红四方面军的干部经常挨批,许世友曾被气得吐血、刘世模用枪自杀未遂...他们不知道这种日子要持续多久,因而生出离开延安的念头。
许世友性格最为冲动,他做了牵头人,短短几天就有5个军级干部、6个师级干部、20多个团级干部、2个营级干部共30多人决定同去巴东找刘子才打游击。
他们商议的计划是在1937年4月4日晚10点,携带武器,去抗大第五队的厕所侧面集合,然后由许世友带头,从北城门出逃。
离开延安后,沿途以红军的名义找饭吃,当时正值国共谈判时期,即便到了白区也可以用抗日的名义向地方派粮捐款作为经费。
这个法子有一定的可行性,但,如果真这样做了,那就是实质脱离革命队伍。因此,王建安一时气愤答应后,很快就犹豫了。
他是政工干部,脾气没那么激进,思想得也比较多,担心这样一走了之会激化矛盾,国共两党都讨不到好,还影响了一辈子的名誉。
于是,在行动的前一天晚上,王建安找到许世友说自己要退出,结果遭到拒绝。许世友直言事到临头不去,会有泄密的可能,再说这样的话别怪大家不客气。
王建安只好暂时应了下来,不过,他回屋后越想越后怕,就将事情上报给了谢富治,当晚抗大校长林总就带队入校拉起紧急集合,按王建安给出的名单抓人。
最终这30多名参与的干部都被安排去“学习”了一段时间,虽然没有人因此而被处决,但心里或多或少都对王建安有些意见。
许世友跟王建安本是红四军的搭档,此后多年都没有来往,直到济南前夕毛主席点将让他们配合,才有了两人的冰释前嫌。
激烈的“犯上之举”
日本投降后,罗荣桓带领山东主力大举进军东北,王建安则留了下来,配合新上任的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一起作战。
而解放战争爆发初期,陈老总指挥的山东部队六战五败,使一部分将领产生了看法,王建安就是非常激进的一个。
王建安在山东的时间比陈老总长,提出过一些建议,但都没被采纳。如果能打赢当然没什么问题,可遭遇了接连失败,王建安的脾气就上来了,甚至跟陈老总拍过桌子。
这些行为传到中央领导耳中后,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。
倔强的拒绝批评
不过,要说最关键的,还要属1954年不肯跟着批人。
这一年东北的高、华东的饶出了事,有许多人也被波及,受其影响最大的就是东北的贺晋年、华东的王建安。
王建安曾长期在饶麾下战斗,还是经他推荐出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副司令员,两人有一定的私交,且王建安很认可饶的为人及工作能力。
只是1954年七届四中全会通过《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》后,东北的高、华东的饶成了被批的对象,华东军区也多次召开批判会议。
领导要王建安发言时,他却拒绝攻击,最终军区就在公开报告中给他下了结论:军区会议上并批判了王建安同志骄傲自满、功臣自居、拒绝自我批评与对抗军区党委领导的严重错误。
有这么个定性,授衔前有人就提议把王建安的军衔降为中将,压一压他的气势,中央首长也认可该想法。
好在是评衔负责人罗帅很公道,他觉得如果是因为一些认识上的问题,就将王建安的军衔改为中将,很不公平。所以就暂时划掉了王建安的名字,让他反省认错。
1955年,看见别人都穿上新军装、佩戴好将星,王建安内心受到触动,他主动做了检讨。
罗帅认为这样的经历已经算是一种惩治,再加上有很多老战友联名写信反映王建安的军衔问题,最终上级才同意在1956年为王建安补授上将。
军衔有了,可王建安的职务始终不高,当时大部分上将不是在大军区担任正职,就是到总部承担重要岗位,王建安却始终是副职。
即便换过沈阳、济南、福州三个军区,都是副司令员。1975年,中央把他调到了中央军委担任顾问,算是退居二线。
有些老部下为他鸣不平,认为按照他的贡献、资历,不应该总是给人做副手、当顾问。王建安却不在意,坦率道革命工作不分高低,能对国家有益就行。
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品质,叶帅才会感慨地说:建国以来,王建安不计较职务高低,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,做出了突出的成就,是我们学习的楷模。
2024-11-30 07:17:50
2024-11-30 07:15:37
2024-11-30 07:13:24
2024-11-30 07:11:11
2024-11-30 07:08:58
2024-11-30 07:06:45
2024-11-30 07:04:32
2024-11-30 07:02:19
2024-11-30 07:00:06
2024-11-30 06:57:54
2024-11-30 06:55:41
2024-11-30 06:53:28
2024-11-30 06:51:15
2024-11-30 06:49:02
2024-11-30 06:46:49
2024-11-30 06:44:36
2024-11-30 06:42:24
2024-11-30 06:40:11
2024-11-30 06:37:58
2024-11-30 06:35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