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中国竹笛之乡"——余杭中泰铜岭桥,看笛二代如何玩转笛子
2025-06-23 20:42:44
内蒙古开鲁县"云浩止耕"事件全记录,最新进展
2004年,双胜村种植大户张某柱等人多人联合在一起共同承包,是联合了当地农户和南方的团队一起来做。承包了5600亩土地承包期限30年,承包费用全部结清,主要用于养奶牛、种玉米。
2024今年突然出现200元一亩的“增补承包费”让他们无力承担。5600亩,按照每亩200元的标准,相当于要承担100多万的费用。承包户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,于是开始偷偷开机耕种,开鲁县的基层干部发现后,带人阻拦,双方发生纠纷,有记者介入采访了此事,将这一幕曝光出来。
在媒体报道后,自4月21日至今,暂时没人阻止他下地干活了。
双胜村村民赵某某他于20年前承包了300多亩土地,主要用来养羊和猪。200元一亩的“增补承包费”是今年4月才通知缴纳的,“之前每亩只让交几块钱。”赵某某认为补交不合理,只愿每亩缴纳100元,对此,村委要求他写欠条也被他拒绝。
村委会准备起诉,庭前调解失败。涉事承包户要求恢复原来的土地承包合同,双胜村村委会还是坚持单方解约,不给补偿。
4月26日,一位涉事承包户表示“今早镇长给我们电话,说是让我们自己和双胜村委会谈判,他们不参与。”
通报处理结果
对个别基层干部态度蛮横、言语粗鲁的问题,通报中也公布了处理意见: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职处理,并由县纪委监委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;县纪委监委对该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副主任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。对可能存在的其他违纪行为,也正在开展调查。
第一次通告
第二次通告
第三次通告
土地承包者
经过20多年投入,现在土地有了收益,转租出去也是我们经过改造,努力投入的结果,而且合同约定也允许转租。
我们承包的土地原来是沙沼地,也就是盐碱地,按照国家规定,应该是‘谁投资,谁受益’。
双胜村村委会
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村委会的一名副主任阻拦种植户时称:“110来又能咋地?上边让我敛钱我就敛钱。”注意这个词“敛钱”。
按照双胜村党支部书记杨华的说法,新增的是“水浇地钱”,因为“一开始是草地,现在变成水浇地了”。同时他也表示“收钱通知”是镇里下的,“我们得听镇里的”。
镇政府干部“云浩止耕”
开鲁县建华镇镇长皮玉志说,2018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时,村民曾经承包的荒地变成了耕地。土地增值了,因此要增补承包费用。
开鲁县建华镇镇干部纪云浩在农田现场阻止农民耕地,强力要求扣车。
他在办公室中称:“别找我,我不懂法!”
由此诞生了一个新词“云浩止耕”,同时纪云浩的个人工作经历也被网友质疑。根据当地官方公开资料显示,纪云浩出生于1990年3月,公示信息显示其为大学学历,中共党员;2007年12月入伍,2009年12月转业,2012年7月参加工作,曾任开鲁县公安局镇郊派出所外勤民警。
2019年11月12日,在开鲁县89名拟提任科级干部公示名单中,纪云浩名列在内。2019年时任县纪委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科员,拟提任镇副科级领导职务。
在转业不到三年就获得了大学学历,又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的工作升迁,不禁让人想到是否合规呢?
县政府
县政府依据上级文件认为新增耕地收取有偿使用费或者,1、收回经营权,2、短期内无法整合使用的耕地,优先交由原承包户经营,3、依据民法典第533条“情势变更”条款,由村集体与承包户协商变更合同,协商不成的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解除合同,收回统一管理。
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蔡乐渭,4月26日在经济观察报发文认为,内蒙古开鲁县关于“增补承包费”于法无据。因为,承包方通过改良土地而新增耕地是可以预见的,并不是民法典第533条所指的“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、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”,所以他认为开鲁县的实际情况是“ 情势变更”情形并不存在。
2025-06-23 20:42:44
2025-06-23 20:40:29
2025-06-23 20:38:14
2025-06-23 20:35:59
2025-06-23 20:33:44
2025-06-23 20:31:28
2025-06-23 20:29:13
2025-06-21 16:57:58
2025-06-21 16:55:43
2025-06-21 16:53:28
2025-06-21 16:51:13
2025-06-21 16:48:58
2025-06-20 22:37:57
2025-06-20 22:35:42
2025-06-20 22:33:27
2025-06-20 22:31:11
2025-06-20 22:28:56
2025-06-20 22:26:41
2025-06-20 22:24:26
2025-06-20 22:22:11